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量稳定在100—105题,考察内容比较固定,各模块包括常识判断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、资料分析五大部分。虽然历年吉林省一直参加公务员联考,但以往吉林省一直是自主命题。受疫情影响推迟的2020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一改独立命题特色,题目和多省考试试题保持了一致。和往年相比,整体难度略有增加。
2017-2020年吉林省考行测题型题量统计表
题型 |
2020年 |
2019年 |
2018年 |
2017年 |
统一考卷 |
甲级 |
乙级 |
甲级 |
乙级 |
甲级 |
乙级 |
言语理解与表达 |
30 |
35 |
30 |
35 |
35 |
35 |
30 |
数量关系 |
10 |
10 |
10 |
10 |
10 |
10 |
10 |
判断推理 |
30 |
30 |
30 |
30 |
25 |
30 |
30 |
资料分析 |
10 |
10 |
10 |
5 |
5 |
10 |
10 |
常识判断 |
20 |
20 |
20 |
25 |
25 |
20 |
20 |
总题量 |
100 |
105 |
100 |
105 |
100 |
105 |
100 |
比较了解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应该知道各省行测总体量一般在125题左右,吉林行测仅有100—105题,是不是觉得相对简单了呢?其实不然,吉林省考行测笔试时长只有短短的90分钟,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不到一分钟,因此考生再答题速度上要保证又快且准。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考时一方面要掌握解题技巧,另一方面要多加练习,答题时提高速度,拔高正确率。省考竞争激烈,提醒考生可结合2022年吉林公务员考试教程备考,下面吉林公务员考试网就行测科目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。
接下来完成1-3题!
1.关于古代服饰文化,下列表述错误的是( )。
A.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
B.“同袍同泽”中的“袍”为外衣,“泽”为内衣
C.旗装和马褂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服装
D.“披发左衽”中“左衽”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
2.中华民族历来崇尚“和”的理念。下列语出《尚书》的是( )。
A.“和为贵”
B.“和而不同”
C.“协和万邦”
D.“兼爱非攻”
3.汉字产生的标志是殷商后期所形成的初步定型的甲骨文,其后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,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字。下列汉字演变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( )。
A.隶书、小篆、楷书、行书
B.小篆、隶书、行书、楷书
C.隶书、小篆、行书、楷书
D.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
1.答案: C
解析:A项表述正确。上穿衣下穿裳,裳即是裙。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,也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。
B项表述正确。袍是长衣服的通称,泽指内衣。“同袍同泽”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,后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,也指有交情的友人。
C项表述错误。满族服饰特点包括男子穿带马蹄袖的袍褂,腰束衣带,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,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,或外罩坎肩等。故旗装、马褂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服装。
D项表述正确。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,以“右衽”谓华夏风习。“左衽”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。故本题选C。
2.答案: C
解析:A项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,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B项岀自《论语·子路》,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。D项出自《墨子》。“协和万邦”出自《尚书》。故本题选C。
3.答案: D
解析: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,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、金文变为小篆,再变为隶书、楷书、行书,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。故本题选D。
题没刷够?